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家 » 名家访谈 » 正文

汉画名人访谈录——李国新杨絮飞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4-13  浏览次数:801
李国新,女,出生于河南省社旗县,美术学硕士,在读博士,副教授。现任教于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中国汉画学会会员,浙江省

李国新,女,出生于河南省社旗县,美术学硕士,在读博士,副教授。现任教于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中国汉画学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学会会员,浙江林学院汉画造型语言研究所所长。目前,参与国家重点课题2项,省级重点课题4项,出版专著7本。其中关于汉画研究方面专著有《画像砖艺术鉴赏》、《砖石札记-汉画造型语言研究》、《汉画像砖造型艺术》,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杨絮飞,男,出生于河南省新蔡县,美术学硕士,在读博士,现任教于浙江林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美术系副主任、装饰艺术设计方向负责人、汉画造型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汉画学理事,浙江省美术家学会会员。目前,参与国家重点课题1项,省级重点课题4项,出版专著7本。其中关于汉画研究方面专著有《画像石艺术鉴赏》、《砖石札记-汉画造型语言研究》、《汉画像石造型艺术》,发表汉画学术论文30余篇。

2009年11月1日,我在青岛参加中国首届汉画像砖艺术节时,有幸结识了李国新、杨絮飞伉俪二人。他们在汉画研究当中是一对造诣精深、却又珠联璧合的汉画研究者,杨老师是以汉画像石为著,李老师则是以汉画像砖见长,而汉画像石与汉画像砖则是构成汉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份。为更多地了解他们的研究成果,认知汉画像石与汉画像砖的艺术特征,我和二位老师进行了一次饶有兴味的访谈。

汉画女:杨老师的新书是<<汉画像石造型艺术>>,李老师的是<<汉画像砖造型艺术>>,只一字之差,女士优先,请李老师先介绍一下您新书的大体情况吧?

李国新:我的《汉画像砖造型艺术》2010年7月于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汉画学会会长顾森先生作序。书中展示图片近千幅,文字近40余万字,200余页,大16开本。

汉画女:书中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李国新:该书应该是目前国内外最为系统、专业地从造型艺术的角度研究汉画像砖艺术的专著。大体可以分为1、汉画像砖艺术概述。2、汉画像砖的题材和内容。3、汉画像砖的印模艺术造型法则。4、汉画像砖印模艺术形式美的规律。5、汉画像砖的形象造型特征。6、汉画像砖的审美意蕴。等六大部分内容。

汉画女:相信您的新观点一定会让读者思路大开。

李国新:该书为了促销使用了这样的广告语:倾情探索汉画像砖造型法则,着力剖析汉画像砖审美内涵,深度阐释汉画像砖印模玄机,近千幅靓图片让您大饱眼福。

汉画女:杨老师在《汉画像石造型艺术》一书中都谈到了哪些内容呢?

杨絮飞:大体可以分为:汉画像石艺术概述、汉代造型美学观、汉画像石的构成及构图艺术、汉画像石的造型特征、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汉画像石的艺术风采等六大部分内容。其中还有汉画像石的明暗处理艺术及拓片艺术、汉画像石的色彩表现艺术、汉画像石艺术与现代艺术等附录。

汉画女:也是河南大学出版出版的?

杨絮飞:对,《汉画像石造型艺术》2010年7月于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汉画学会会长顾森先生作序。该书应该是目前国内外最为系统、专业地从造型艺术的角度研究汉画像石艺术的专著。

汉画女:请杨老师再介绍一下此书的相关情况吧?

杨絮飞:书中展示图片600余幅,文字近35万字,200余页,大16开本。概括说来可以用这样几句话表示:让您明确汉画像石神秘审美内涵,让您明确汉画像石是如何创造的,让您明确汉画像石中神奇形象塑造的秘密,让您明确汉画像石诡异的构成与构图秘法,让您明确汉画像石雕刻技艺的鬼斧神工。

汉画女:杨老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着手写这本书的?

杨絮飞:该书的构思还要从2000年说起,读研究生时期,导师马岭先生曾经与我谈到:在中国古代造型艺术中,汉代的造型是比较独特的,很有自身的艺术表现规律。然而,目前研究者很少,也就是说,汉画中的“造型密码”是什么还没被人所知。目前关于彩陶艺术、青铜艺术、魏晋以后的传统绘画的造型特点基本上都被人研究得差不多,独有汉画艺术还有待研究。

汉画女:是这次的谈话启发了您吗?

杨絮飞:这次谈话对我的启发很大。200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时我做的论文就是《汉风楚韵化顽石——南阳汉画像石造型艺术研究》获得好评和轰动。随之,便与爱人李国新女士一起投入到汉画的造型语言研究之中。2005年与爱人一起合著《砖石札记——汉画造型语言研究》,2006年在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画像石艺术鉴赏》。现在出版的《汉画像石造型艺术》是对前者的总结和深化。也算得上是对汉画像石“造型密码”的深入探索和归纳。

汉画女:《砖石札记——汉画造型语言研究》,我已经认真拜读了,非常感谢夫人李国新老师的心意。我想请李老师针对您的研究定位来谈一谈。

李国新:我的研究定位是首先突出特色和专业性——专门研究汉画造型语言,对于画像石与画像砖的造型艺术法则进行深入而系统地研究。其次,实现理论研究与艺术设计与生产的及时、密切地结合,相辅相成。简单地说,我们要“确认”是汉画艺术是美的,还要探讨它美在何处,为什么美?以及汉画语言的形式:语素、章法、构成法则等的研究,更为贴切地说是站在视直觉艺术学、视直觉心理学和视觉审美的角度作一些尝试和探索。同时也尝试运用汉画语言模式进行连环画和其他绘画创作活动。自认拥有百分百的热情和真诚,但脚步尚还稚嫩、浅陋。

汉画女:在汉画研究圈内,李老师当之无愧是女中豪杰了,已经出版个人专著的,请李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与杨老师出版的具体书目吧,也方便读者们有目标地寻找拜读。

李国新:《砖石札记—汉画造型语言研究》时代文艺出版社,2005年8月,李国新、杨絮飞著。

《汉画像砖艺术鉴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李国新著。

《汉画像石艺术鉴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杨絮飞著。

《汉画像砖造型艺术》李国新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汉画像石造型艺术》杨絮飞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论文:在《装饰》等重要学术杂志上发表汉画类学术论文30余篇。

汉画女:业精于勤。这类书其实专业性都非常强,不是随便哪个人就可以写出的,可见李老师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心血去研究。

李国新:其实每每有拙作问世我都自觉有不少遗憾和不足,也正是这种不够圆满的心态催着我不断迈向下一步。自认是一个平凡的被汉画所吸引的人,在未来只愿意寂寞、平凡地走下去,兴趣才是一切行动的原动力。

汉画女:请教杨老师,您认为汉画像石做为中国古代石刻艺术最为久远、最为辉煌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杨絮飞:与天合一的博大、质朴率真的雄强、浑然天成的汉文化艺术精神、众感(眼、耳、鼻、舌、身、意)交映的审美意蕴。原汉画学会会长冯其庸先生的二句话最能说明问题:汉画艺术是“敦煌前的敦煌”、“原汁原味的、正宗的中华民族艺术形式”。

汉画女:您在研究南阳汉画像石过程中,感受最深、得益最多的课题是什么呢?

杨絮飞:站在视觉艺术学的角度去品味和诠释汉画。

汉画女:杨老师认为目前一般研究汉画像石的方法应该朝着哪个方向改进和深化?

杨絮飞:我私下认为汉画研究要分两步走:一是踏踏实实地在各自涉足的领域把汉画研究做精、做深、做透。二是建立系统的汉画学,使汉画领域逐渐走向独立和成熟。

汉画女:在汉画圈内,您二位兢兢业业的作风早就听说了,不妨也重点说说您二位的汉画研究方向及及特色。

杨絮飞:应该说我们是站在“两个”巨人的肩膀上。首先感谢创造汉画艺术的汉代艺术家们,是他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汉画艺术,让我们今天得以欣赏、学习和研究;他们是汉画艺术的供给者。站在自身作为美术工作者的角度、从艺术创造的角度来说,这些汉代艺术家们和他们创造的汉画艺术是我们学习、研究的榜样和标本。

李国新:还要感谢无数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是他们挖掘、认定汉画艺术的“身份”,并且对于汉画艺术加以传播。没有他们,我们同样不可能了解到汉画艺术。

汉画女:站在“两个”巨人的肩膀上,受益颇多、起点自然也不会低。于是就确立了“造型”研究方向是吗?

杨絮飞:比起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来说,我们没有“先见之明”的优势,也没有他们厚实的历史知识。但是,作为美术工作者的我们,作为对面从事绘画、雕塑、艺术设计探索和教学的我们,对于汉代最重要的艺术造型——汉画的认识来说,自然会多一份亲切、多一份敏感、多一份热情。

李国新:汉代艺术家们创造了汉画艺术——有了这个东西,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挖掘、认定了汉画艺术——告诉我们这是什么。在这两个基础上我们要向大家传播:这是美的,还要认真细致地阐释它美在何处,它会对我们当今的美术创作有哪些启发。

汉画女:请二位老师谈谈对汉画造型“秘诀”的研究心得吧?

杨絮飞:汉画的造型绝没有商周艺术那样的“极度工整”和呆板,也不是盛唐艺术“宝相花”式的宗教艺术与富丽堂皇的结合,没有宋代艺术的太过条理、元代艺术的太过“飘逸”、清代艺术的太过繁琐……这个独具中华民族特色、最正宗的中华民族艺术形式的“造型秘诀”的研究的确是个大课题、的确有着重要的意义。

汉画女:于是你二位就全方位探索汉画“立体”造型是么?

杨絮飞:以往人们研究汉画造型往往重点“切入”其“画”——多从拓片上面(更富绘画意味)寻找信息,其探索的角度和视野也多“定位”在绘画艺术二位空间的平面上。这种方式有“纯粹”的好处,但容易失去全面、立体探索汉画造型语言的机会。汉画首先是墓室、地面建筑的构件,自然有着特殊的构成规则。汉画毕竟是“雕塑艺术”形式,忽略了对其雕塑艺术造型语言的研究就会丢失了很多汉画造型艺术的信息。

李国新:我们首先要研究汉画作为建筑构件的构成法则,其次要认真探索、剖析其独特而又丰富的雕塑造型语言,同时还要重视汉画艺术中的绘画造型语言的分析研究。以实现全方位探索汉画的“立体”造型特色。

汉画女:在浙江农林大学专门成立了汉画造型语言研究所,并且李老师担任所长,可见我国目前对汉画造型语言研究的重视了。

李国新:2009年10月在浙江林学院(现浙江农林大学)成立,这是我国目前所知的针对汉画造型语言研究的第一个研究所。2009年11月成为中国首届汉画像砖艺术节协办单位,协办中国首届汉画像砖艺术节。2010年3月成为中国汉画学会理事单位。

汉画女:您夫妻二人也收藏汉画像砖吗?

李国新:有一些,汉画像砖100余方,汉画像石与画像砖拓片200余幅吧。

汉画女:杨老师认为当前汉画像石研究领域最突出的成果表现在哪些方面?

杨絮飞:汉画虽然诞生在遥远的汉代,与世人谋面似乎更多仰仗的是考古,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浩瀚的图像库之一,汉画拥有太多的优势和魅力,使得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欲罢不能,于是在汉画的研究领域较为客观的局面是多学科、多角度的渗入。每个人似乎都在自己的领域找到与汉画机交汇的领地,并在上面印满自己的脚印,尽管有的沉稳坚定,而有的似乎有些许稚嫩青涩,但大家似乎都有一颗可贵的挚爱汉画的心。“热爱”,就是目前汉画领域最突出的成果。

汉画女:据我了解,现代院校的大学生对西方的艺术家比中国古代的艺术家认识和了解的更多,仿佛这就是对于某一学科达到专深程度的国际标准,却不知道在很多的世界性的领域里还有很多我们中国古代艺术家的丰碑,比如顾恺之、倪云林等,请教杨老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杨絮飞: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是民族审美的问题。建议把汉画内容用在教学上。首先把“崇洋媚外”定性为中性词。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可以理解的,一是现代的大学生所接触的知识多为西方的,二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对于中国的文化产生了自卑心理。作为汉画研究者或者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有义务研究、传播我国先进的、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简单地说,要把我们老祖宗的好东西摆出来、说明白,让更多的大学生去亲自认知。好东西自然会被人认可、学习。把汉画内容引入到教学之中,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汉画女:杨老师认为收藏家应该如何与政府、学者、商业结合呢?我记得09年中国首届画像砖艺术节上您曾经在研讨会上提出过这样的建议。

杨絮飞:收藏首先是一种文化,有了学者参与,自然是对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收藏并不是个人行为,是对祖国文化的收集、整理、宣传的形式之一,个人收藏与政府相结合才能实现文化传播、应用的最高效益化;在现代经济大潮中,收藏显然与经济和商业密不可分。

汉画女:您二位在汉画造型艺术特点上面确实是有独到的见解,关于详细的观点和思想,我必须要从书中细细地揣摩了,感谢二位老师接受我的采访!

 
 
[ 名家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名家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