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家 » 名家访谈 » 正文

王林专访——艺术不是什么,是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4-29  浏览次数:713
我觉得有两个意义:一个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做一些学术性比较强的,有意义的一些学术展览。另外一个,对798这个艺术区来说也有一个作用。他们始终保持着对中国当代艺术当中的实验性、先锋性创作的一种支持,或者是一种兴趣。所以,我就同意来做这个策展。

“798艺术节”—— 艺术是正在发生的一个过程,艺术不是什么

99艺术网:最近好多的展览都是您在策展,现在最受关注的就是“798艺术节”了。

王林:我是这样想的,798是当代艺术的一个卖场,是一个人气很旺盛的地方。不管是国内、国外,专业圈里面,还是老百姓,还是旅游者,他们可能对798都有一定的关注度。尽管他们现在营造起来了产业的气氛和商业的气氛,但还是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画廊,也有一些非营利的艺术机构。所以,这里仍然有很多重要的当代艺术展览。


       我觉得有两个意义:一个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做一些学术性比较强的,有意义的一些学术展览。另外一个,对798这个艺术区来说也有一个作用。他们始终保持着对中国当代艺术当中的实验性、先锋性创作的一种支持,或者是一种兴趣。所以,我就同意来做这个策展。


      主题展只有一个,就是我策划的那个展览,题目叫做“艺术不是什么”其他的展览,就比较多了,有798办公室做的,也有798画廊机构来做的。当然这个主题展是在我艺术节里面比较看重的,因为我觉得主题展就是一个学术平台。而且他们(主办方)也觉得主题展就要做成当代艺术实验性、探索性、创造性、先锋性、前卫性的展览。这样我们就有一个主要的时段和这么一个平台,做成一个纯粹的,具有批评能力的思路和学术思考的一个活动。所以何乐而不为呢?

 

99艺术网:从主题展的名字上看“艺术不是什么”,是不是有点调侃的意味在里面?


       王林:没有调侃。我做东西都很严肃的,我是不太走开玩笑的路线。我们经常思考的是“艺术是什么”,如果我问艺术是什么的时候,大家一点也不奇怪。但是当我们说艺术是什么的时候,其实都给艺术很固定的、很确定的一个范围和界定,但艺术恰恰是不能被固定和界定的。所以,我说的“艺术不是什么”,就是说艺术不是我们已经理解的那个什么,艺术是开放的,是发生的一个过程。我们应该去呈现那些艺术正在发生的东西,这样艺术就不是什么。


       还有,当人们都说艺术是什么的时候,我来反过来想“艺术不是什么”。这里面其实暗含了一个艺术思想,就是艺术常常是否定性的思维,它总是否定了一些习惯性的,被确定的,被例行的那些东西。


       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在中国,艺术太是什么了,太是资本了,太是权利了,太是利益了,太是江湖了,太是这些东西了。所以,我觉得艺术应该从这些太什么当中走出来,去思考艺术,它还可以做什么事情。


       你希望当代艺术更多的人有沟通?你在这个环境里面,按照自己的思路做出一个特殊的展览,也让大家来互相交谈。我们也要相信来参观的人,圈里之外的人不一定就不懂当代艺术啊,说不定他很懂当代艺术,会吸引更多的人对当代艺术最新的作品产生兴趣,起码他来看一看,了解一下,我觉得只有好处,没有害处,也没有什么障碍。


       艺术周应该是轻松方式

99艺术网:前不久在上海的“800号艺术周”您也是大展手脚了一把,“800号艺术周”您筹备了多久?


       王林:“800号艺术周”,这个事的时间不长,因为它的规模不是很大,等于就是去推动一下。因为他们建这么一个艺术社区,也引进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画廊,比如香格纳画廊、奥赛画廊。这些画廊也希望他们能够做成一些比较有号召力的系列活动和展览。所以,我主要还是想推动他们做一些学术活动,比较有追求的,有价值观的一些学术活动,这样会推动中国艺术,不要全部变成纯粹的买卖场。
其实对于一个城市来说,现在城市缺少的不是商业运作,我们恰恰缺少的是学术空间。让更多的人了解,或者是熟悉当代艺术真正发展前沿的一些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这是我最近做这些展览,想做的这些事情。

 

99艺术网:这个艺术周七天时间,好像挺长的,为什么?


       王林:这个倒无所谓,时间长一点,大家去看一看。但是“艺术周”的名义,我希望他们以后能够长期做下去,就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时时的做一些这方面的活动。也让上海的艺术气氛更合约一些,而且形成自己的一个比较独特的方式。别人都做“艺术节”,我做“艺术周”,“艺术周”可能活动的方式不一样,可能对中国的活动,而且那个社区,有十几所大学,我们还想把艺术周的活动和大学结合起来,就是怎么和大学生的艺术生活结合起来。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在社会上也有一种教育作用,也有一种社会教育的作用在里面。它们艺术区又身处这么一个非常有文化底蕴的大学区里面,完全可以利用这种资源,朝着这方面发展。我觉得是他们可以做的有特点的一些事情。


      99艺术网:“800号艺术周”在主题展览上是怎么安排的?


      王林:现在来说,是尝试性。我主要在里面策划一个主题展览,叫“中间世界”,然后是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家的一个交流展,也组织他们那个社区的画廊做了一些展览的活动。


       这个展览,就包括户外、户内同时展示。当然也准备做一个比较轻松的关于艺术周的茶话会。因为我想艺术周应该是比较轻松,让那个城市的居民,大家抱着对当代艺术比较轻松的态度来看待,没必要做得那么沉重。


    “上海艺博会最正规” 99艺术网:上海艺博会上的展览又是个怎样的理念呢?

 
       王林:那个展览是我的一个想法,而且我觉得上海艺博会是中国做艺术博览会做的最正规的。他们有两个条件,是我去做这个展览的原因。


       第一个条件,是艺博会越来越正规,越来越国际化。它和中国其他的艺博会不一样,其他的艺博会全都是卖摊位,乱七八糟的,什么都可以去。他们做的比较有品牌,非常有选择,他们的画廊都是比较有分量的画廊,我觉得这是艺博会的基础。


       第二个条件,是他们背后有很强大的宣传媒体,因为他们是上海宣传部的背景,有几个传媒集团都可以给他们做宣传,他们可以借助这些传媒资源,影响力比较大。有这两个条件是挺好的。


       我去跟他们策划“青年艺术推介展”是这样一个想法,我觉得批评有两个功能:


       第一个是对艺术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我作为批评家,我认为哪些作品是好的,我通过评论把它筛选出来,推荐给历史,推荐给美术史。当然不是一个人说了算,是很多批评家,大家说,最后有一些艺术家就被公认了,这就是一个功能。


        第二个功能,他对正在发生艺术现象的一种推动,一种创造力的推动,特别是对青年艺术家的推动,我觉得是比较的一种职责。


       那么青年艺术家的创作,上海艺术博览会,他们愿意来做这件事情,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青年艺术家推介展”,我们可以把那些也许没有被画廊,没有被艺术机构,没有被批评注意到的一些艺术家,把他们直接推荐出来,参加这个展览。因为他们参与这个展览是不需要去买摊位的,是不需要付费的。而且还通过评选。推介我们是邀请全国的批评家来推荐,就这一点来说,他们推荐的人,就是从他们自己的学术考量出发去推荐,他们不用去考虑这个画能不能卖什么的,跟他们没有关系。他们只考虑他们周围的艺术家,哪些是比较有创造力的,有才华的,他们就把他们推荐出来


       这样的话,我们做出一个展览,在展览会上进行评选,评选都是鼓推性质的。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能够给青年艺术家一个出场、亮相的机会。有了这个机会和没有这个机会还是不一样的。当然青年艺术家也有很多其他的机会,但是我觉得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平台上面,让青年艺术家每一年都有几十位青年艺术家出彩,这样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是有一定价值的。


       如果这个事情持续的做下去,我相信它会对中国当代艺术,特别是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是有好处的。当然就批评本身来说,推进的青年艺术家,推举年轻人,可能是做一个比较低端的事情,可能是做一个推动的工作,一个基础的工作。不说“低端”,但是一种比较基础的工作。可能有一些人不屑于去做,我就愿意做基础工作。我觉得我就是做基础工作的。

 

99艺术网:您有几个展览里面重点推年轻的影像艺术家,您现在是不是比较关注这一块的发展?


      王林:老实说,我对年轻艺术家的关注没有类型上的区分。我看他们,一个是有当代艺术的意思。另外一个,的确是有艺术创作的才会。我觉得是这两点。也就是说我们推举的是一种有可能性的青年艺术家,他们了那种可能性,让你激动,让你感觉要为他们做点事情。我并不特别要推举做影像,或者是做什么的。
我觉得中国有时候太风潮化了,前一段时间,什么行为艺术很响亮,哗哗全做行为艺术,北京全做行为艺术。然后这一段又不做了,现在影像又起来了,又全都去做影像。我觉得这种风潮的东西,这种中国热像是一种病。我觉得这不是批评,批评还是应该关注更有价值的东西。


       上海像拳头,北京是千手观音


       99艺术网:是不是在中国的上海和北京两个艺术文化中心之争上面,上海占了上风?


        王林:这个问题比较敏感。北京和上海肯定都起来了,有时候这种竞争力也有好处。比如当年我去策划上海双年展的时候,我就利用了他们的竞争心理使上海双年展做成了。我就说:如果你们不做的话,北京就会首先做双年展。如果你们不接手的话,我去北京动员别人做去了,所以他们就赶紧做出来了。这种竞争力其实没有坏处,而且从96年动员他们做上海双年展,到现在上海的艺术发展确实是很快的。坦率地说,它还是有这个基础的,而且它有国际化的水准。这跟北京的情况还不太一样,北京就利用它作为首都的有利条件了,聚集了全国的艺术家。


       两个城市是有区别的,北京的策略,应该是采用各种措施,把全国的人才集中齐聚到这儿来,北京就有了力量,艺术上就有了力量。上海本身作为一个比较有性格的城市,它自身的因素发展和它的吸引力,和它的文化性,再加上上海这个国际都市的吸引力,很多认同这个城市的艺术家的聚集,就会形成一个不可左右的东西。


       我们打一个比喻的话,上海像一个拳头,它有力量;北京有点像千手观音,可以抓到很多东西。

 
 
[ 名家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名家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