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讯 » 国际视野 » 正文

英国汉学家苏立文逝世 曾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9-30  浏览次数:759
9月28日北京时间10点05分,英国艺术史家、汉学家、中国艺术的挚友迈克尔·苏立文在牛津大学医院逝世,床边放着他与中国太太吴环、好友张大千的合影,享年97岁。在天堂,他终于可以与太太、中国艺术家朋友们再次畅谈艺术了。
苏立文
 
       在最近的一次访问中,苏立文表示已立下遗嘱,在他去世后,个人收藏将全部捐赠给牛津大学博物馆。
 
       他是英国人,苏立文是他的中文名字。他曾陆续担任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东方艺术系主任、英国牛津大学教授。
 
       为什么这位老人对于中国如此重要?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曾这样概括:“如果说因为有了斯诺,西方了解了中国革命,那么因为有了苏立文,西方了解了中国美术。”
 
       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艺术界,苏立文都相当有名,他是第一个系统地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现代美术的西方人,是西方研究中国现代美术史的权威,也是中国20世纪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段记忆,被称为二十世纪的“马可波罗”。目前,他关于中国艺术最广为人知的著作《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正再度流行。
 
       今年元宵期间,记者跟随知名策展人张颂仁、著名书法家王冬龄,在香港大学美术馆参加了《欣于所遇——苏立文与吴环伉俪珍藏的二十世纪美术展》开幕酒会,见到了苏立文。他一头白发,瘦而挺拔的身姿,穿梭在众多宾客间,无半点老态。
 
       而苏立文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记忆,是今年八月的上海书展“文景艺文季”现场。一个非常强烈的直观感受是,这位老人有真正的绅士风度,还有敢于直言的胆识,这样的人今世少有。他以他者之眼,与现场读者分享20世纪的中国美术。这位老人的观点,依然值得今天的中国美术界思考。
 
       那是一个艳阳高照的下午,在上海思南公馆的现场。记者坐在台下左侧,可以清晰地看到四五米以外坐在第一排正中的苏立文,满头白发,不苟言笑。当主持人请他上台时,他站起身,向右转过身,向鼓掌着的现场读者们,来了一个很中国式的抱拳作揖。
 
       拄着拐杖,苏立文在一位美女翻译的搀扶下,缓缓地走到台上。虽然他是走在最前面的,但是走到座椅前时,他停下来,侧过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请身后的女翻译先入座,不忘“女士优先”。
 
       在发言中,这样一位97岁的老者很少持陈旧观点,而是屡屡道出发人深省的新想法,有的现象,是我们尚未觉察到,或觉察到却没有当回事的。
 
       出身于西方,却能抛弃“西方中心主义”,抛弃有色眼镜,客观冷静地看待中国,并如此严格要求自己。苏立文,难能可贵。
 
       苏立文与中国艺术的结缘富有传奇色彩。
 
       二战期间,苏立文以国际红十字会志愿者的身份来到中国,后来又从事博物馆与教学工作。在华期间他结识了他后来的中国妻子吴环,并开始接触中国艺术。他与当时的中国画家张大千、吴作人、庞熏琴、丁聪等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由此走进中国美术史。
 
       抗战结束后,苏立文回到英国,一方面学习美术史,另一方面开始20世纪中国美术的研究与著作。在此后60多年间,他出版了多部介绍20世纪中国美术的著作,成为西方大学美术史的教材,影响深远,他本人也成为西方学者研究20世纪中国美术的权威。
 
       去年,北京中国美术馆首次举办美术史学者展览《苏立文与20世纪中国美术》,涵盖了他一生的经历和著作,包含大量他与艺术家交往的一手资料和珍贵照片。这是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一个美术史学者的展览,也是中国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首个学术研究展。
 
 
[ 艺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艺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