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家 » 艺展名家馆 » 宋雨桂 » 相关报道 » 正文

辉煌灿烂归于平淡---访中国最具影响力国画大师宋雨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0-11  浏览次数:690
宋雨桂简介:号雨鬼,1940年生。山东临邑人,后迁居东北。著名国画家宋雨桂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美术家协会主席、辽宁美术馆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辽宁省政协常委、民革辽宁省副主委,荣获辽宁省及全国“五一”奖章、辽宁省政府特殊贡献“优秀专家”称号。
       宋雨桂,号雨鬼,1940年生于山东。当代著名国画大师,享誉海内外。昨日下午,现任辽宁省美术馆馆长、辽宁省美协主席的宋雨桂先生莅临鞍山,出席省美协成立50周年研讨会鞍山站会议。记者在师院专家公寓对宋先生进行了独家专访。

  采访是在先生的调侃中开始的,“人到60多岁,没有了爱热闹的心情,我是‘防火、防盗、防记者’,说这话你别生气。”然后宋先生话题一转:“记者采访一概拒绝,但是我与鞍山颇有渊源,早在1962年我就在鞍山写生并且在上石桥住了两个多月,还‘偷’过老乡家树上的南果梨呢,所以我防谁也不能防你。”说完大笑起来。

  “村长”宋雨桂

  在中国画坛,宋雨桂是个传奇人物,他的作品以意境深邃的浩然气派而成为海内外拍卖行炙手可热的宝物,他的画每平方尺拍卖价达到12万多人民币。“腰缠万贯”、有“画钱机器”之称的他却从不愿在人前说钱,他的扶贫济危的善举闻名遐迩。坐着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的“第一把交椅”却不愿别人称他的职务,他喜欢自称“村长”,事实上,他确实是由他一手创建的“中国画家村”的村长。

  谈到由他一手创建的“中国画家村”,“村长”宋雨桂动情地说:“这曾是我的一个梦。”1969年,在辽宁省宽甸县当兵的宋雨桂,被这里秀美的山川打动。1979年,已经是专职画家的宋雨桂来这里写生,再次被美丽的风景所吸引,他告诉记者,奇峰卧石、山泉流水是画家们梦中寻觅的艺术王国,发现美更是艺术家的天职。于是,创建一个“中国画家村”的构想在他脑海中形成。同时,宋雨桂也有了一个以艺术扶贫的想法,他希望通过创建画家村来开发这里。从1992年开始,宋雨桂着手实施这个计划。历时5年,耗资千万,终于于1996年在青山沟深处建成了“中国画家村”。他说:“画家村绝对是个陶冶性情的好地方,我在艺术上的升华从这里开始。”

  去过“中国画家村”的人都说,可以在宋雨桂的画中找到画家村里的一草一木,宋雨桂说,画家村里的一切都已在他的心中。他绘画从不临摹,而是一挥而就,即使是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长17米、宽32米的巨幅《长江明珠图》也是一次完成的。

  “超脱”宋雨桂

  宋先生好调侃,称自己是“雨鬼”。这个鬼字不是倒霉鬼、游魂野鬼的鬼,是鬼斧神工、鬼马精灵的“鬼”气,一下子甩开“某某家”、“某某大师”的俗谓,也证明了宋先生在画坛的非凡境界。

  然而,宋先生之所以称自己为“鬼”,背后也暗藏着鲜为人知的故事。

  那是在1987年,正当宋雨桂先生扬名海内外,取得轰轰烈烈的艺术成就时,一场几乎灭顶的疾病向他袭来。他被诊断患了胰腺癌,医院建议尽快动手术,延长生命,否则只有3个月的活头。然而,那时正逢中国美协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宋雨桂、冯大中画展”,这是国内每一位画家的梦想。躺在病床上的宋雨桂先生毅然决定不动手术“把终身都献给艺术,死又如何?而且我马上就到半百了,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活的质量。”

  在离开沈阳赶赴北京之前,宋先生给自己搞一个“活体告别仪式”。酒桌上,宋先生丝毫没有死亡即将来临前的恐惧,仍在调侃地说:“雨桂此去北京,可能回不来了,在此宴请大家做一诀别,今来者皆我友,为我友者皆要尽兴而欢。”他面带微笑与每位朋友碰杯。这份气量、这份豪侠之气恐怕只能在传说中的古代英雄里寻找了。接下来的日子里,画展获空前成功,轰动海内外,一代国画大师闪耀在艺术的星空。而奇迹也发生了,癌魔竟然在宋先生举重若轻的气势下逃得无影无踪。从此,“雨鬼”之名才不胫而走。

  “包容”宋雨桂

  和宋先生乍一接触,觉得他是一个随性、超然的艺术家。可与他熟络之后,发现宋先生骨子里对艺术、对社会怀有着无限的“使命感”。

  2004年,宋先生以沈阳盛京历史这个融古纳今为题材的连环画《盛京演义》出版。人们都以为宋先生是在“屈尊”画“小人书”。但宋先生却不那么认为,他说:“其实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是与生俱来的,对民族、对土地的关注更是义不容辞。我始终认为艺术是多角度的,个性化太强或为所欲为都不能称其为大家,包容和承担才是可贵的品质。我们既然喝这块土地的水,就应该为这块土地的人民服务,这不是空话套话,是贯穿在我骨子里的使命感。”

  “顽皮”宋雨桂

  虽贵为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国画大师,但67岁的宋先生仍然保持着一份可贵的纯真。宋先生说:“年纪大了,不想咋咋唬唬,弘一法师说得好:‘灿烂辉煌,最后归于平淡。’现在一些社会活动我能推的都推掉了。”不过,这次出席鞍山的会议,宋先生却十分乐意前来。因为,宋先生19岁时就专程到过千山来画梨花。五月的千山,梨花怒放,满山遍野如白浪翻滚,是先生的最爱!快50年了,现在先生画的那些梨花还在家中珍藏。

  “1962年,我22岁正在鲁美念书时,又和同班的另外两个同学到鞍山来写生。当时我们住在上石桥村,一住就是两个月。千山里面以及周围的庙宇、上石桥、下石桥等村落被我们走了个遍。那时候正是挨饿的年代,我们几个年轻力壮,吃不饱饭,还去‘偷’村子里梨树上的南果梨吃呢。我爬到树上拼命摇树枝,那两个同学就蹲在地上捡掉下来的梨。现在回忆起来,那梨的甘甜味道还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就是觉得有些对不起乡亲。”回想起年轻时的趣事,宋先生开怀大笑。
 
 
[ 名家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名家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