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立即注册
全国艺术网,全国商家联盟,全国艺术黄页,全国艺术新闻,全国艺术联盟,全国艺术家联盟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 » 学术观点 » 正文

中国当代肖像画:走向臆造人物画歧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30  浏览次数:469
肖者,似也。肖像画,就是绘其像以肖其貌,即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写真”,写真的目的自然是“肖像”。当然,对于人的精神气质的认识和看重使得中国古代艺术家对于形神的关系有着深刻体悟,所谓“形神兼备”是也,所谓“传神写照”是也。写照,就是写真。


油画《青年女歌手》

       所以,“写真”或者“肖像”作品,不但要绘其形,更要得其神。西方虽没有中国这样的画论,但道理一也,无数的肖像画大师用彪炳画史的作品诠释了形神兼备的道理。如《英诺森十世像》,如伦勃朗,如梵高。

     时移境迁也好,与时俱进也好,变化的是人物的外貌、衣着、气质,以及绘画的技法、材料乃至展示和观看的方式等等,“形神兼备”这个基本道理是不变的。

      有些遗憾的是,才华横溢的中国古代艺术家们在以道家和禅宗为核心的艺术理念的统摄下走上的是一条绚烂、极致的单车道。“形神兼备”事实上走向了“神胜于形”。对于写实的刻意打压使得“写真”和写实性的人物画在中国艺术史中长期被边缘化。由于得不到来自人物自身的写实性的支撑,人物的“神”的表现不得不越来越依赖环境、道具及气氛的设计而逐渐走向概念化。如果说西方肖像画表现的是“某个人”,中国的“写真”、“人物画”则表现的是“某类人”。

     诚然,作为表现人物形象和气质的有益补充,合理、适当的环境、道具和气氛设计是必要的。但由于中国传统人物画在图解历史和片面强化“神”的路上越走越远,环境、道具和气氛的设计越来越喧宾夺主。虽然这些作品在艺术水准上已经毋庸置疑,但严格来说已经不是“写真”或者“肖像”了,只能算是“环境人物画”、历史故事画。这种创作理念和手法极大地影响了整个中国古代艺术史,直至今日。

      西方肖像画对于人物个体精神气质和性格的表现之深之狠让中国艺术家感到艳羡。学习和模仿是必然的,也往往是盲目的。中国多数艺术家事实上缺乏西方艺术家那种对人的冷静、客观和深入的观察能力,这是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造成的。我们也缺乏对于油画这种事实上建立在宗教信仰和需求基础上的艺术的深刻领悟与训练,就像笔墨纸砚对于中国文人来说也不仅仅是绘画材料一样。

      所以,受西方艺术影响下的中国近现代肖像画有着不少先天的困境。面对西方大师们令人望而生畏的肖像画成就,在延续中国自身肖像画或者人物画的基础上稍加创新似乎更易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中国当代肖像画借鉴了西方艺术的观念和技法,延续了自身传统的画面处理方式,但放弃了传统自然观、世界观的压倒性影响,将视角更多地放在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与生活状态上。呈现出技法西方化,观念和主题个性化、多样化、模糊化、甚至混乱化的整体面貌。

      不难发现,中国当代很多所谓肖像画表现的依然是“某类人”而不是“某个人”,看似精到、个体化的形象其实只不过是画家心中某类人的代表,是一种带有强烈的观念艺术色彩的“臆造人物画”。

      靳尚谊的《彭丽媛》留给观众印象最深的,恐怕是年轻彭丽媛那双文静、略带羞涩的大眼睛和微微翘起、有些俏皮的嘴唇,以及整个画面营造出来的年轻、美丽、端庄的东方女孩气息。杨飞云的作品对于东方式的含蓄、精致与端庄的强调让人们更多地记住了画面本身的唯美而不是人物自身的特点。忻东旺对于人物尤其是小人物生动、有些夸张的无情表现让人有几分不安。李贵军那些青春主题的作品严格来说不能称为肖像画,因为画家的着力点显然不是这些女孩本身,而是她们所指向的那一种存在。
 
 
[ 前沿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前沿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留言 | 广告服务 | 岭南地图 | 粤ICP备11062658号-3
岭南艺术网,岭南艺术商家联盟,岭南艺术黄页信息,岭南艺术联盟,岭南艺术爱好者的家园
版权所有 岭南艺术网 Copyright©2008-2010All Rights Reserved 通用网址:lnarts.com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1437608288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网络行业协会